「WALEX柏克萊菁英培訓計劃」團隊。(後排左一為鄭振和博士,右一是CFM執行長林法田)
總部在東灣的CFM教育服務公司在這個暑假與來自台灣的人工智能(AI)專家鄭振和合作開辦了首屆「柏克萊AI應用暑期營隊」。他們的口號是:「培養不被AI取代並實踐與AI協作的人才!」
二十世紀末在柏克萊大學攻讀統計學博士的鄭振和表示,無論在台灣還是大陸的年輕人里都流行著一個概念叫做「小確幸」。他們只滿足於自己眼前小小的幸福,卻沒有一個宏大的格局觀,不會以為人類做貢獻為榮,甚至在整個東方的教育理念里都存在這個問題。但是時代在發展,工業革命以來,全球氣候變遷與人口老化兩大最根本的經濟挑戰,讓我們沒有選擇餘地,不得不把未來交給AI。
他不無憂慮地指出,二十年前我預見這一波AI革命的浪潮,放棄了在美國很好的機會,回到自己的故鄉希望能夠帶頭建立一個AI工業革命後的美麗家園。然而事與願違,走過我的「黑暗黃金歲月」十多年,即使我建構了整套人工智慧與知識科技系統,橫跨了金融、人力資源管理、教育以及醫療幾個領域應用所衍生的十多個專利系統,最後發現要能夠配合AI發展做產業革命的創新文化精神並沒有在我們的教育體系中找到,能夠跟AI技術協作的企業與人才實在寥寥無幾。
他說:「教育改革談何容易,要培養出不會被AI取代、進而能夠跟AI協作的下一代,恐怕還是要找像柏克萊大學這樣開放創新的機構合作,從小培養一批AI革命的特種部隊。這正是我與一些專家創建WALEX柏克萊菁英培訓計劃的源由,希望未來幾年藉由這個實驗計劃的示範與不斷啟發,能夠讓全世界透過這一扇窗看到人機互動革命 (Cybernetic Revolution) 的美好未來。」
鄭博士介紹,今年從台灣帶來了將近兩百個年齡在10到13歲的孩子參加首期AI營隊計劃,明年將從美國、德國、新加坡、台灣和大陸共同招生。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夏令營項目。他指出,這些孩子回到台灣後,還會繼續使用WALEX課程體系學習五六年的時間,以後參加這個項目的孩子也是這樣。並不是每一個人都要成為AI專家,而是要培養孩子一種獨立學習的能力,知道讓AI如何幫助人類生存。「過去宣傳的愛的教育,已經讓太多孩子變成了溺愛下的犧牲品,未來要培養的是擁有獨立思考能力,具有批判性思維的人才。」
在談到結合灣區的實際情況,AI時代的到來會使更多的人失去比較基礎性質的工作,進而產生社會問題。鄭教授表示:「科技的進步會拋下一些人,這是教育格局所限定的,這就需要走在時代前端的人,就像我們在培養的這批孩子,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感。」(本報記者馬欣柏克萊報道)
報導來源:星島日報